5月27日,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北京出席“以高新区示范作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专题研究班”的开班仪式时指出,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对高新区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科学技术部、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以高新区示范作用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专题研究班”,旨在深入研讨新时期高新区的发展问题,为高新区充分发挥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提供启发和思路。来自54个国家高新区所在市分管高新区工作的副市长以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的主任参加了此次研究班。
据统计,2007年54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近5.5万亿元,实现利润3159.3亿元,上缴税额2614.1亿元,出口创汇1728.1亿美元。国家高新区的企业数量超过4.8万家,其中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90家,超过100亿元以上的83家,并拥有各类上市企业605家。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来看,2007年国家高新区平均增加值综合能耗0.51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40%。
李学勇指出,国家高新区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推进高新区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充分发挥高新区的集聚、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李学勇表示,科技部将与有关地方和国家高新区一起,重点研究和推进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率先创新、持续创新,勇于承担新使命与责任。为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高新区要勇于承担重大使命与责任,锐意改革,勇于进取,努力实现以创新驱动发展和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内生增长模式,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区,打造国家高新区的国际品牌和知名度。
二是支持创新创业,发展高端和新兴产业,发展、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国家高新区要继续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业服务机构,扶持和培育一批富有活力、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要大力发展包括金融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研发产业、设计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发展高端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良好局面。要把知识产权问题提升到关系高新区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给予重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机构,完善促进知识产权形成与保护的制度,在发展、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掌握主动。
三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国家高新区在强化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积极面向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产业发展布局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区域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成为区域技术与产业辐射的源泉,充分发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是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成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国家高新区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档次升级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积极倡导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民生建设和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表率。
五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国家高新区要重点破解制约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体制机制弊端,构建促进知识、资本和价值流动的创新网络,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率。国家将继续大力支持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同时一些高新区在实践中创造出的好经验与好做法,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
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主持了开班仪式,并为研究班的学员作了题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与促进高新区发展的战略思考》的专题报告。
为期8天的研究班还邀请了科技部、国家能源专家委、中国证监会、商务部、中科院、社科院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以及部分重大科技领域的首席专家作了专题报告。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我国上世纪推动科技产业化最重要的创举,国家高新区经过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成为依靠科技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面旗帜,成为培育民族科技企业的摇篮和集聚高水平人才的基地,为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很多国家高新区成为所在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