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健(广东省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
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2011年就指出,全球国际学生总数已达到4百万。按照国际学生数量,排位在前的是美国和英国,排第三名的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法国和澳洲。到2016年,全球国际学生总人数已经突破410万人,美国依旧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学生总数高达1043839人,占全球国际学生总数的25%。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在2015—2016学年,新注册的国际学生就达到了300743人。在超过100万的国际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人数达到了328547人(占31.5%),稳居第一名;排名第二的是印度,学生人数为165918(占19.5%)。这些学生学习工程科学的占20.8%,学习商业及管理的占19.2%,学习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占13.6%。美国教育部的资料显示,在2014—2015学年,国际学生到美国就读为美国带来了305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37万多个就业职位的支持。由此可见,美国的国际教育事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它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往,从中国社会公众层面来看,人们往往容易对某某学霸成功被美国常春藤大学录取而投去赞许的目光,或者将清华、北大和中国科技大学等向美国大学输送了不少留学生的大学称之为"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摇篮",或者为某某成功实现美国梦(例如成为美国某个大学的终身教授)而鼓掌。然而,人们对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业、成功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的一个时期、影响其人生抉择的众多因素,却缺乏知晓。既使是到了政府、机构层面,这样的窘况依然。时至今日,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社会公众,都有必要去了解博士培养与使用方面的深层次信息,改进自身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引进、使用的相关政策,更好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美国国际博士
美国国际博士是指那些非美国人、手持他国护照和非移民签证前往美国就读博士学位(包括先就读本科、硕士学位,后读博士学位者),并成功获取博士学位的外国人。美国的博士教育自然也是其国际教育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士培养的专业领域覆盖、教育系统软硬件的完备、教学研究内容的超前、教学质量的优良、教学管理机制的科学合理与有效运行、博士培养质量的上乘等方面,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当然,对于在美国就读博士学位的国际学生而言,这里不能忽视这些学生的祖国的教育机构为其成才提供的良好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可以说,美国的国际教育产业的发达与国际学生来源国输送的优质生源是分不开的。美国2006年培养了45621名博士,2015年培养了55006名博士,处于一个缓慢的增长之中;10年共计培养了501695名博士,年均培养博士45219人。美国在2006—2015期间,共计培养出了149645名国际博士,年均培养1万5千名左右的国际博士。
美国在2006—2015年间培养的国际博士中的亚洲人总数为98758人,年均9876人。美国在2006—2015年间培养了中国博士44915人,年均培养4492人。
美国2015年培养国际博士16155人,其中中国人为5384人,印度人为2230人,韩国人为1237人,伊朗人为632人,台湾人为615人,其余国家人数合计为6057人。
通常情况下,在美国的国际博士毕业后可能首选去美国的学术界、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公司(包括开办自己的公司)工作,或者去申请博士后奖学金继续学习与研究,为日后寻找到适宜的工作机会创造条件。
博士毕业心中纠结去与留
一般说来,博士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去”与“留”这一问题的困扰。向往美国生活方式、接纳美国文化相对容易者,可能留下来,反之则可能离开。有的国际博士纠结去留难以取舍,备受煎熬几十年。美国尤因·马里昂·考夫曼基金会组织专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322名博士(其中持永久签证1535人,临时签证787人),就影响他们的去留决策的因素进行了调查。
调查研究显示出了如下一些特征:吸引外国学生在美国完成学业的主要因素是较高的教育和研究质量(84%),其次是未来的职业机会(74%),想要体验国外生活(45%),与特定教师合作的机会(37%),以及想住在美国(22%)。超过55%的国外学生们认为他们在美国的学习感受比在本国的学习感受好很多。大多数国际学生(48%)希望毕业后留在美国,未来的良好的工作机会是关键影响因素。只有12%的人想离开,但40.5%的人不确定。这个后者代表了一大批有才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成为熟练的美国劳动力的一部分。如果学生选择未来的职业机会作为决定去留的关键,那么有87%的人可能留在美国。没有选择未来职业机会作为动机的人,他们可能更多受到各种政策方案的影响,例如自己的祖国的人才引进利好政策等。国际博士如果有开办自己公司的计划,显然他们更有可能想留在美国(77%),其比例高于那些想留在学术界、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工作(68%)的人群。2014年,移民企业家创业占美国新创业公司的29%,几乎是美国人创办公司的两倍。由此可见,美利坚合众国依旧是无数年轻学霸和知识精英实现人生理想的首选之地。
全球化的人才竞争日益加剧
当今世界以和平发展为主旨,世界各国都在不懈追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尤其是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可以用白热化来形容。如何有效地吸引外国科技人才的加盟和本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美国加州大学韩学英(音译)教授等人2015年的研究指出,对于国际高等教育而言,美国是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国,最大的学生来源国是中国。世界上的不少国家都加快了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步伐。阿根廷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开发了一个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加强阿根廷在国内和国外的研究人员之间的联系,将在国外的阿根廷人带回到阿根廷开展研究工作,并实施相关的支持政策。巴西实施了科学无国界“青年计划”。该计划旨在:(1)在2014年之前将100,000名巴西学生和研究人员纳入全球顶尖大学。(2)吸引来自外部国家的优秀青年研究人员(特别是巴西人)到巴西从事研究。中国在2008年就实施了“千人计划”,该计划旨在招聘1000名优秀人才返回中国。欧洲从2014年开始“地平线2020”计划,旨在确保欧洲的全球竞争力。有许多不同的程序,包括促进年轻的欧洲科学家回归欧洲。莫尔多瓦举办摩尔多瓦国外学生参加“学术超越摩尔多瓦”竞赛。该计划鼓励摩尔多瓦学生回国。韩国“脑返回500”计划,由基础科学研究所建立和实施。该计划的目标是以吸引500名有才华的年轻学者和科学家于2017年前往韩国开展研究工作。很显然,这样的状况必然加剧了在美国毕业的国际博士们和尚继续停留在美国的博士们的纠结:是要离开美国返回自己的祖国,还是继续呆在美国呢?心中的忐忑,可能还将会持续。对中国政府而言,从2008年“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算起,时光已流过近10年。从中央到地方,从大学到研究机构,多种多样的人才引进计划在不断实施,可能确实也有一些科技人才回到了中国工作。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章指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21.86万人,近5年年均增长21.75%,成为我国创业创新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不过,这里的数据没有指出有多少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留学人员回国。为此,我们不妨继续在网络的海洋里搜寻一些相关的蛛丝马迹。
美国国际博士在美国居留
在中国,近10年来的“海归”人才引进战略的实施,既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添了新的举措。与此同时,对于科技人才的认定、评价与支撑策略的讨论却不绝于耳,对于各种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效性的质疑也在与日俱增。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们引进了些什么人才?引进了多少人才?下面,我们以美国博士引进为例进行一个简单的推算,因为我们暂时无法从中国政府获得这些相关的数据。根据美国科学基金会SED2015的调查数据,美国从2006年到2015年间共计培养出了41432名科学工程类博士(他们是手持美国学生签证的中国人),年均培养4143人,见前图2。如果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原则,也就是中国政府、机构的各种“海归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将10%的美国科学工程类博士吸引回国工作,那么,每年应该有超过400名美国博士回国,10年来大致就应该有4千多名美国博士奋战在中国的科技教育第一线。不知道这个推算是否大大低估了该数据的值?接着,我们再来看看美国橡树岭大学2012年发布的一份研究资料,该研究揭示了一些外国博士毕业后在美国的居留情况。他们的研究发现:截止到2009年,美国科学与工程类博士毕业生(他们都是手持学生签证的外国人),毕业五年后还留在美国的占64%,毕业10年后还在美国的占66%。总体而言,临时居民的这个居留率比较稳定。不过,中国和印度是特别值得感兴趣的国家,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博士毕业生在美国的居留率远远高于平均水准。农业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获得博士学位者居留率明显低于工程学科。妇女的居留率略高于男子。居留率根据国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仍然存在。中国、印度、伊朗、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居留率远高于平均水平。居留率较低的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泰国、约旦、巴西、南非、智利、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在1999年,有9223名持有临时和永久签证的外国人在美国获得了科学工程类博士学位,十年之后依然在美国居留的比列为66%。2004年在美国获得科学工程类博士的亚洲国家博士,直到2009年依然在美国居留的情形是:中国为89%,印度79%,韩国42%,日本40%,泰国12%,其它东亚国家为52%。在美国居留的外国博士最为集中的国家是中国和印度,居留比例高达90%。
结 语
第一,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这个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全球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能在当今的环境之下独善其身。第二,对于中国而言,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是不可动摇的。第三,中国政府支持学生到海外留学的国策也应该是持续不变的。第四,对于留学人员赴海外求学,学成之后是否选择回国效力,这仅与其个人人生抉择有关,与别的无关。值得遵循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个人权利和自由为最高准则。第五,对于那些留学海外,学成之后自愿回国服务的学子们,政府和人民是欢迎他们的。其报效祖国、反哺桑梓的精神,永远值得推崇和赞颂。第六,中国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工作的策略应该更为多样化,尤其要注重策略的有效性。例如,改革出入境管理办法,给予进出中国的方便和快捷。逐步改善政府的治理机制,增强管理透明度。在社会和公司治理中,完善管理机制和程序,保持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沟通与包容。改善科技人员的认定、评价、支持的相关机制与程序,确保引进人员支撑条件的落实,强化对引进人员的后续服务和支持等等。第七,中国政府和各种机构在高度重视引进人员的同时,也应该特别关注本土科学技术人员的培养、锻炼与使用,同样需要有与引进人员相应的机制和程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土”“洋”并重,共创辉煌!第八,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各种机构,应该强化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反馈、评估与修正,确保政策执行结果的真实可靠和效益最大化。第九,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杜绝各级各类机构的少数官员,采取欺上瞒下、阳奉阴违的手法去达成自己虚假的政绩。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