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军维(北大科技园创新研究院)
无人零售商业模式获得市场认可,龙头企业强势入局,创业企业纷纷涌现。在人工成本日益高涨、线上流量趋向饱和的背景下,借助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无人零售商业模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除阿里巴巴、京东、娃哈哈、居然之家、永辉超市等电商,以及传统零售领域的行业巨头外,以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猩便利、天使之橙等为代表的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纷纷涌现。虽然当前无人零售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但作为新兴的产业业态,业界还是给予了非常高的预期,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行业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而到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产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未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是核心。从整体来看,目前无人零售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伴随着资本的大规模介入,各无人零售项目目前还处于抢点位、拼速度的规模扩张阶段。未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将是各无人零售玩家竞争的核心,通过对消费数据的掌控,实现对商品组织开发、供应链体系、信息系统、物流配送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衔接和高效利用,综合运用AI、移动支付、AR/VR、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以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
一、无人零售产业定义与分类
(一)行业定义
无人零售是指基于智能技术实现的无导购员和收银员值守的新零售服务,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智能技术的应用。通过移动支付、人脸识别、RFID等技术的应用,实现自助服务或自动结算,降低零售对人的依赖,实现“无人”零售。二是实现线下线上的融合。通过收集记录消费者的消费数据,进一步分析消费者行为,从而带来更定制化、更贴合需求的购买体验。
较传统零售而言,无人零售更多是对传统零售的补充,注重对垂直场景的挖掘,比如办公室、电梯间、商圈写字楼、地铁站、机场、车站等应用场景,即关注垂直人群的特定需求,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高效便捷的近场消费场景。
(二)主要业态
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无人零售商业形态来看,主要包括自助售货机、无人便利货架/货柜、无人便利店三种形态。
1.自助售货机:应用起步较早,技术成熟,应用场景广泛
自助售货机作为一种自助式零售终端,消费者只需选择商品、扫码支付/现金支付、取走商品三个步骤,购买流程简单,而且点位分布灵活,可以渗透到楼道、地铁站等门店难以进入的空间,应用场景丰富,满足随机性的消费需求。
自助售货机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比如在日本,根据日本自动贩卖机行业协会数据,2016年,日本共有494万台自动售货机,大约每26人就拥有一台,实现销售额折合人民币约2930亿元,售卖的产品包括饮料、香烟、杂志、雨伞、丝袜等从日用杂货到电子产品的丰富门类,并且布局点位不局限在室内空间,也密集分布在室外街道。我国在2000年前后出现第一批自助售货机,并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特别是消费支付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自助售货机智能化的发展普及,中国自助售货机开始进入爆发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无人自助售货机,包括自助饮料机、自助零食机、自助咖啡机、自助橙汁机、自助便当机等。
单品服务是自助售货机的一大特色,从目前市面上出现的自助售货机的种类来看,可以分为预包装食品、鲜食和日用品三类。预包装食品包括零食、饮料、酒水等,代表性运营商包括友宝、友朋、九业汇、娃哈哈、农夫山泉等;鲜食包括现磨咖啡、现榨橙汁、鲜椰汁、鲜切水果、冰激凌等,代表性运营商包括天使之橙、饭美美、零点咖啡吧、ICE机摩人等;日用品包括卫生用品、美妆、试用装产品、衣服、珠宝、情趣用品等,如来包纸、美颜奇机、优衣库等。
2.无人便利货架/货柜:成本较低,应用场景有限
无人便利货架/货柜多采用开放式的货架或货柜,配以冰箱等终端,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货架上的二维码,再进入相应的APP或者小程序页面,根据该货架所在的地理位置进行选购、入袋、支付。目前,无人便利货架/货柜多定位办公室休闲食品消费场景,通常选择白领集中的高端写字楼和科技产品园区等地点布局,设置在企业茶水间、写字楼大厅、联合办公的休闲区域,提供以包装食品和瓶装饮料等为主要品类的商品。目前,应用尚处于初期,覆盖率不高,应用场景挖掘和消费群体覆盖率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作为技术含量与成本双低的无人零售形式,无人便利货架/货柜模式本身符合“打碎大仓库,走近消费者”的新零售趋势,不仅成为初创企业跑马圈地的热点领域,也吸引了原有的生鲜电商、宅配类等企业,包括饿了么、每日优鲜、U掌柜等,以其供应链和物流积累的优势,迅速切入无人零售市场。面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入局,初创企业多采取抱团战略,比如提供零食的办公室无人零售企业哈米科技与全国全品类生鲜运营平台易果集团达成供应链协议,易果专注供应链和冷链流通(安鲜达),哈米则专注区域和人群都非常封闭独立的办公室场景。
3.无人便利店: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不同技术、形态各异的无人店模式逐渐涌现
无人便利店通过将身份识别、RFID标签、移动支付、360°无死角监控、消费行为的大数据采集分析等前沿科技应用到传统便利店,以实现自助购物、自助支付。在场景选择上,无人零售商店目前除了布局在人口流动密度较大的商区,需要随时购买消费产品的住宅、景区、办公区、学校等区域也是企业布局重点。
2016年12月,亚马逊第一个推出“无人便利店”概念,即“Amazon Go”。随后,国内企业纷纷跟进,除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外,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TakeGo、Moby等创业企业,以及娃哈哈、居然之家、永辉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均已入局无人便利店市场。但从整体来看,目前无人便利店尚处萌芽阶段,覆盖率较低,而且受技术、空间等因素影响,目前无人便利店很难售卖全品类商品,大多数无人店以提供零食饮料等标品及便利性应急商品为主,部分无人店还提供鲜食、生鲜食品、餐饮等其他品类。
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是无人便利店的一个亮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包括三种技术,采用二维码扫码技术的便利店,以便利蜂、小e微店等为代表;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便利店,以亚马逊Amazon Go、阿里淘咖啡、深兰科技Take Go等为代表,主要采用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生物识别等技术组成一套完整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实现门店的数字化;采用物联网RFID技术的便利店,以F5未来商店、缤果盒子、天虹无人便利店Well Go、EasyGo未来便利店等为代表,用机械臂、RFID自动识别等技术代替人提供服务。
二、无人零售产业链
无人零售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其中上游包括自助售货机、自助收款机设备、RFID设备、监控设备等硬件设备,以及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技术;中游主要是自助售货机、无人便利货架/货柜、无人便利店等无人零售业态的运营企业;下游则是无人零售的应用场景,包括交通枢纽(高铁站、地铁站、机场等)、写字楼、商超、社区、医院、学校等。
整体上来看,产业链上游,特别是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无人零售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设备制造,还是技术支持,都涌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企业。产业链中游,在资本市场的驱动下,呈现出龙头企业强势入局和初创企业创新活跃的发展局面,行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逐步从线下快速“跑马圈地”,开始注重供应链、大数据等资源的管理和应用,提高竞争壁垒。产业链下游,目前各应用场景的覆盖范围还比较小,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应用,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
(一)产业链上游: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撑无人零售产业蓬勃发展
伴随着智能设备终端的逐步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无人零售在我国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移动支付领域,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8.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增长了381.9%。目前,市场上的移动支付方式主要有二维码支付、NFC支付、密码支付、指纹支付、语音支付、虹膜支付、人脸识别支付等,其中,二维码支付在支付宝、微信等国内企业的推动下,普及率远胜于其他几种支付手段,并且二维码支付聚集了高效、便捷、低成本和支付场景多元化等优势,未来应用场景广阔。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移动支付行业出现市场份额集中的发展态势,支付宝和微信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丰富的支付场景,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其他的移动支付玩家包括京东钱包、百度钱包、壹钱包、连连支付、快钱等。
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交互技术等已经在无人零售业态中得到应用。比如在深兰科技推出的TakeGo无人便利店中,通过识别顾客手掌毛细血管结构,实现消费者“扫手开门”,而在进入便利店之后,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监测和识别商品,让消费者可以“拿了就走、支付宝自动扣款”。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经突破了100亿元,并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领域,涌现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比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国内厂商在人脸识别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代表性企业包括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在语音识别领域,2016年11月,搜狗、百度、科大讯飞陆续宣布,公司人工智能对中文的语音识别的识错率降低到了3%的水平,成功超越了人类对中文4%的识错率。
(二)产业链中游:企业处于快速“跑马圈地”阶段,未来有待“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当前,无人零售行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对2017年1—10月份获得融资的无人零售企业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无人零售领域的企业普遍都很年轻,多数成立在近2年。初创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通过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不同模式的无人零售产品不断涌现。同时,除了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猩便利、领蛙等这样的初创型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娃哈哈、饿了么、每日优鲜等在内的电商、传统零售、宅配企业也纷纷加入到无人零售行业,共同推动了我国无人零售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各家企业纷纷提出了对未来的发展计划,加快“跑马圈地”,抢占线下资源。
无论是无人便利店,还是更加接近消费者的无人便利货架/货柜、自助售货机,无人零售以缩短与消费者的物理距离,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使得商品消耗高频化,这就要求补货频率变高,补给周期变短。而支付技术也让无人零售企业掌握了大量的消费数据,依据消费数据也得出了不同商品的补货频率、补货量等更细致和具体的补货要求,这也表示无人零售企业的物流供应链交付需求更加个性化,而且无人零售的网点也呈现散和多的特点,这些因素都对介入无人零售领域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抢点位、拼速度的规模扩张的同时,注重对后台资源,包括大数据、供应链、仓储物流体系等的高效利用。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着手通过自建、联合、并购等手段,打通线上线下、台前台后资源,比如猩便利、每日优鲜等自建了完整供应链的平台,哈米科技联合易果生鲜,缤果盒子联合欧尚、大润发等超商,百果园与七只考拉、好品、领蛙等无人便利货架/货柜公司进行合作等,强化供应链、物流配送等体系建设。
(三)产业链下游: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拓展
目前,无人零售应用场景相对集中在消费密度比较高的区域,一个是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比如高铁站、机场、商场、社区等;另一个是封闭式的场景,比如办公室等。目前,从各无人零售企业的点位布局情况来看,无人零售的市场覆盖率还比较低。而从用户消费行为的角度来看,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最近一年在线下商超消费过的用户占比高达93.4%,其中大型超市是最主要的零售场景,通过线上零售渠道进行过消费的用户占比79.5%,而通过无人零售进行过消费的用户仅占36.5%,其中使用过自动售货机的用户占比29.5%,相对无人零售店/便利店、开放货架而言,自动售货机已有一定的用户基础。
三、无人零售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行业玩家不断增多,发展前景普遍看好
无人零售近期成为产业、资本关注的热点,背后有多方面的推动因素。一方面,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手段的商用,以及智能终端、无线通信网络等通信手段普及,为无人零售提供了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日益高涨的人工成本、线上流量的饱和,以及消费者对于购物便利性需求的提升,推动了零售行业谋求转型。
目前,无人零售的商业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不仅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传统零售巨头涉足,一些中小型创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凭借业内领先的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鲸准数据库收录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至2017年9月27日,我国共有138家无人零售相关企业成立,其中自助售货机数量最多,共有91家;无人便利店次之,27家;无人便利货架/货柜20家。而从企业成立时间的角度来看,无人零售新成立企业从2013年开始快速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新成立数量最大值。
从交易额的角度来看,虽然当前无人零售的市场渗透率还很低,但作为新兴的产业业态,业界还是给予了非常高的预期。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行业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行业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年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1.8万亿元。
(二)无人零售成资本新风口,无人便利店、无人便利货架/货柜获资本关注度高
无人零售作为一种新型的零售商业模式,其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关注。果小美、番茄便利三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天使轮获超亿元融资的猩便利在一个月后获得3.8亿元的A轮融资、便利蜂获得3亿美元的A轮融资等融资事件,一次次向产业界、资本市场强化一个信号,无人零售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一场围绕无人零售的资本盛宴已经开始。
根据2017年1—10月份无人零售行业发生的涉及40家企业的63件融资事件的统计结果,无人便利店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度最高,共发生26件融资事件,占无人零售行业融资事件总和的41.3%;其次是无人便利货架/货柜,占比38.1%。
而对40家企业最新的融资轮次来看,大部分融资事件发生在A轮之前,说明无人零售行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我国无人零售市场竞争的大幕正在逐步打开。分业态来看,无人便利店获融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天使轮,无人便利货架/货柜和无自助售货机获融资企业主要集中在A轮。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IDG资本、云启资本、梅花天使创投等机构在无人零售投融资领域表现活跃,其中IDG资本的代表性项目包括番茄便利、果小美等;云启资本的代表性项目包括哈米科技、天使之橙、魔盒CITYBOX等;梅花天使创投的代表性项目包括怪兽家便利店、菜杯咖啡、来包纸等。
(三)新科技与新场景深度结合,消费者体验仍有待提升
新技术的应用是推动无人零售行业发展的主要推手之一。分业态来看,自助售货机和无人便利货架/货柜两种业态,采用的技术相对简单,主要是二维码技术在购物和结算中的应用。无人便利店涉及的新技术较多,除二维码技术外,还应用到RFID、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比如小麦铺(小麦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消费者的购物流程大致包括:使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入“小麦智能便利店”微信公众号,输入手机号进行实名认证,然后正对大门的摄像头对消费者进行人脸识别,同时门打开;打开微信公众号上的“扫码购”,扫描需要购买商品的条形码,商品名称和价格会显示在手机上,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完成,开门离开。整个购物流程涉及二维码/条形码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人脸识别技术。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比如在无人便利货架/货柜领域,虽然技术门槛低,但无法避免较高的丢损率,因此选择在封闭性的高端社区,或者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货架来降低丢损率,限制了应用场景的覆盖率。而在无人便利店中,无人便利店的识别技术还存在较难应付人流量大、购买行为识别错误等问题,许多无人便利店对于同时进店人数都有限制,有些一次甚至只能进入1人,效率低且使用体验差。因此,无人零售行业的技术创新仍有很多需要挖潜的地方,可以预见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在无人零售项目中得到尝试,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推动无人零售行业的发展。
四、无人零售产业发展趋势
(一)资本盛宴之后的行业整合将是必然趋势
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伴随着资本的大规模介入,各无人零售项目目前还处于抢点位、拼速度的规模扩张阶段,铺量越大,触点越多,流量就越大,规模效应越明显。这种铺规模、抢市场的现象,是很多产业发展初期的共性,比如之前行业关注度非常高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都是在产业发展初期,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放量抢占市场。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仅仅是有规模就能胜出,更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的支撑。在无人零售行业,规模竞争的背后,更是运营能力、供应链等方面的竞争,比拼哪个竞争者更懂消费者,能把最匹配的货品送到最需要的人手边,比拼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控制力和服务能力。因此,无人零售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像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行业的发展一样,当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运营能力弱,商业模式不明晰,或者市场占有率小的项目,将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将被其他竞争者整合,或者淘汰出局。
这种行业整合是多方面的,可能发生在同一业态内,比如无人便利货架/货柜领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之间的合并,猩便利对51零售的全资收购等;也可以是跨业态的,自助售货机、无人便利货架/货柜、无人便利店之间针对不同的场景相互依存、走向融合。
(二)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是未来竞争的核心
目前,无人零售还处于萌生阶段,点位铺设正起步,用户覆盖率还比较低。无人零售适应目前新零售形式,其节约成本优势凸显,而制约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术问题,识别不准确、用户流量大时处理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但无人零售的商业模式,依然被市场广泛看好,除了创业公司不断涌现,更多传统的零售公司以及电商巨头,甚至像居然之家这样的跨界玩家,也在进入这个领域,这不仅仅是因为无人零售是一个新奇的、具有科技属性的产品,更是因为这种商业模式代表着零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前端是大货场,后端则是AI、大数据、云计算、供应链、移动支付等多维度技术和能力的高效融合应用,以不断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因此,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将是未来各无人零售玩家竞争的核心。通过对消费数据的掌控,实现对商品组织开发、供应链体系、信息系统、物流配送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衔接和高效利用,综合运用AI、移动支付、AR/VR、物联网等多种新技术,以不断提高消费者的购物效率。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