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一带一路”科技扶贫,推动沿线国家减贫发展

日期:2018-08-20        来源:《科技中国》2018年第八期pp.58-60

字体:【

  文/许竹青 毕亮亮(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一带一路”横跨亚欧非大陆,沿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也使得各国在环境保护、减贫发展等重大问题上面临着相似的困境。30多年来,科技扶贫在中国减贫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做法和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加强沿线国家在科技扶贫领域的交流合作,既有助于将中国科技扶贫的有效做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广泛传播、实践,又有助于在更广的视域内审视中国科技扶贫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还有助于在合作的基础上发挥比较优势,为中国贫困人口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从而真正建立起中国与沿线各国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一、推动沿线国家减贫发展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应有之义,但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的测算,“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5个国家为中低收入或低收入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均GDP低于4035美元,且GDP的增长速度也维持在较低水平。这些国家大多数都是资源贫瘠且缺乏完善工业基础的小经济体,经济发展基础、科技创新能力、卫生医疗条件、国民受教育水平等方面都显著低于高收入国家,贫困人口数量大、范围广,一些贫困的小国不得不依赖国际组织的援助和贷款来满足国内的基本消费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目标就是帮助沿线国家真正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增长。在减贫领域开展知识交流与互鉴,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题中之义,不仅符合我国及沿线各国各地区自身发展利益,也对推动全球2015年后发展议程1的落实产生深远意义。

  二、科技扶贫交流合作应作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领域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科技交流合作之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强化科技创新交流既是“互学互鉴、互惠互利”的合作精神的薪火相传,又是实现共同发展的战略支撑,也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2016年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出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当前,我国已通过科技伙伴计划,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成立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积极推动创建中俄创新合作基金。同时,努力通过国际科技特派员、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共建产业实验室等方式探索与非洲部分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象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减贫效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业技术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对各国减贫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各国对农业科技、科技扶贫的需求异常迫切。根据FAOstat和ASTI数据库目前可查询到的相关数据2。除马来西亚、阿曼、土耳其外,其他沿线国家无论是农业科研人员投入还是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都处于较低水平。从侧面反映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各国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管理创新的需求较大。

  因此,以科技创新带动减贫发展也应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领域。下一阶段应加大在科技扶贫领域的合作力度,重点以“科技伙伴计划”和“科技援外”为旗帜,与沿线国家搭建科技扶贫合作、农业技术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以科技创新促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可考虑通过完善国际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扶贫示范园、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实施扶贫人才培养交流计划,举办科技扶贫援外项目对接大会等多种方式,使科技扶贫成为我国与沿线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全方位开展科技援外的重要途径,提升我国科技影响力和软实力。

  三、建议尽快从四个层面加强“一带一路”科技扶贫交流合作

  1.完善国际科技特派员制度,共同分享科技扶贫技术、人才和经验

  中国科技扶贫巨大成效的取得离不开“服务基层、创业引领、利益共享”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近年来中国努力探索科技特派员走出去的新模式。2013年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启动了国际科技特派员合作项目,并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围绕埃塞尔比亚粮食机械化创新开展了相关工作。但目前,国际科技特派员制度尚不完善、合作领域偏窄、合作国家较少等问题突出。因此,建议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减贫需求,联合UNDP等国际组织,探索完善国际科技特派员制度,突出人才合作、技术转移、经验共享,推动解决各国在减贫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一方面鼓励中国富有经验的优秀科技特派员“走出去”,将中国技术、创业扶贫经验带到其他国家,创新性地构建适用于当地的科技扶贫模式,实现中国的科技扶贫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准落地。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建设一支汇聚沿线国家优秀基层科技人员的特派员队伍,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层科技人员的交流机制,把其他国家的科技扶贫的技术、人才、经验“引进来”。

  2.建设国际科技扶贫示范园区,共同开展减贫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

  上世纪90年代初,科技部与农业部就曾联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减贫技术推广工作。中国与老挝等国联合开展的“替代种植合作”,通过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援助为主线的合作模式,不仅有效推动了跨境产业合作和对象国产业多元发展,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对象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切实起到了减贫的作用。当前,更应总结“替代种植合作”的国际减贫经验,牢牢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期,加速推动减贫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建议以国际科技扶贫示范园区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技术项目推广为目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开展减贫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一方面通过技术援助加强沿线国家减贫关键技术能力建设,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技术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联合沿线国家就当地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将联合实验室等科技合作资源向国际科技扶贫示范园区聚集,逐渐形成聚焦于减贫合作发展的国际科技扶贫新模式。

  3.开展国际科技扶贫结对交流,共同探索科技支撑精准扶贫路径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贫困地区资源、环境、文化、宗教等背景差异巨大。在30多年的科技扶贫历程中,各地也都探索出了适用于本地自然条件、经济阶段和人文环境的科技扶贫经验。“一带一路”沿线的不少国家与中国贫困地区在基础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相同特征。例如尼泊尔和中国西藏,边境相邻且文化同质,在科技扶贫中如何综合考虑文化信仰、传统习惯等各种因素可能是尼泊尔和西藏的共同命题。应考虑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结对交流的科技扶贫合作模式,通过互访互学、专题培训、共建基地、探索试点等多种方式,研究科技扶贫中的共性问题,学习双方开展科技扶贫中的典型经验,并共同探索科技支撑精准扶贫的有效解决方案。

  4.加强“一带一路”科技扶贫研究,共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减贫经验的相关研究已经展开,但有关科技扶贫与“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事实上,沿线不少国家在科技扶贫方面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值得共同研究、共同实践。例如,印度的“喀拉拉民众科学运动”,充分发挥了贫困人口的主体参与,从科普扫盲运动成功变成一场人的提升运动,实现了贫困人口、政府官员、不同党派人士和科技人才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有效减贫行动。下一阶段,可考虑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智库合作,将扶贫作为科技政策经验共享、科研成果互利共赢的重要切入点,加强“一带一路”国家在科技扶贫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的交流,打造科技扶贫人才智库。通过强化“一带一路”科技扶贫战略研究,挖掘“一带一路”各个沿线国家在科技扶贫方面的重要经验,探讨未来科技扶贫的重要战略路径,实现互学互鉴共同推动研究和实践的进步。

  注:

  1 2015年后发展议程于2015年9月25日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涵盖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康、教育、性别平等、水与环境卫生、能源、气候变化等。

  2 当前,FAOstat和ASTI数据库中有关农业科研投入的数据并不包括所有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仅图中所示的12个,数据更新至2012,且数据有缺失。虽不全面,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