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峰(武汉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融通创新这个新提法,再次拓展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路和空间。笔者在武汉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观察到,强化服务与各类主体的融通创新能形成良性循环互动,以下就结合具体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强化服务能有效促进融通创新
(一)融通创新的三大特点
成果转化中从原始创新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更是一个融通创新的过程。个人理解,所谓融通创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多主体合作,主体的数量、类型要多。现阶段的成果转化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校企合作,政府、园区、平台、机构、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合作主体数量巨大、类型各异,合作形式不拘一格、层次丰富,与之相配套服务也在不断细化、专业化、市场化,只有足够数量和类型的主体共同参与,才能为融通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多形式创新,创新的维度、方法要多。中国现阶段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释放了很大的创新空间,无论是产业创新还是产品创新,是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都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框架,创新的维度和方法越多,融通创新氛围就越活跃,创新的价值越容易凸现。三是多元化价值取向,社会、经济价值实现方式要多。融通创新的目的是共生共赢,让各类主体在合作创新中都能够获得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呈现出积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融通创新才会更持久、更有带动性。
(二)推进融通创新的两个着力点
大中小企业如何与各类主体进行融通创新,笔者认为,一靠利益驱动和价值驱动共同发力。利益是各种合作的基础,找到各合作主体的共同利益点,可以从一个小的着力点带动整体创新的良性发展,融通创新同时也要着眼未来,要让合作各方看到创新的潜在价值和长远价值,增强融通创新的信心,共同克服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障碍。做好二者的协同平衡的规划与指导,有利于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二靠专业化的服务保障。多主体的合作以及创新的个性化,是需要更多的配套服务支撑的,专业化的服务能有效将多种创新要素整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融通合作、共同创新的效率。我国的成果转化效率低,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专业化的技术经纪人队伍缺乏,尤其是缺乏一批如斯坦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德国史太白公司等专业性服务机构的支撑。这既是我们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短板,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从强化服务入手,能有效促进融通创新的深入。
二、成果转化服务促进融通创新的武汉实践
通过成果转化服务促进融通创新,武汉市一直在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近几年实施“成果转化对接工程”,培养了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围绕成果转化不断细化、分化、专业化,营造了一个集研发、法律、金融、市场等多种服务共生共荣的良好环境,成果转化服务对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并呈现出一些新发展特点和趋势。
(一)主要工作特色
一是保持公益性与市场化运营并行。成果转化服务周期长,不确定性多,加之供需双方后期的深度沟通和谈判基本不需要第三方参与,导致成果转化服务本身的价值难以体现,只能通过后期的咨询、法律、财务、投资等增值服务获取部分利益来支撑转化服务的长期运营和发展,因此现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目前武汉市科技部门及各高校院所公益性的机构、平台发布的信息,提供的公益服务相对更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仍然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随着技术交易市场的不断活跃,市场化的机构不断加入到成果转化服务队伍中来,武汉市采取多种合作形式,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激活资源,提高了成果转化的效率。如小型成果转化活动采用“政府出钱、机构搭台”的方式交给中介机构承办,吸引了大量中介机构积极参与,这些机构主动盘活自身资源,主动创新对接方式,促进了很多成果的深度合作。同时还委托市场化的机构运营公益性平台,用更丰富、更灵活的方式来做好平台宣传及平台信息的推广应用。
二是资源特色各异,服务模式多样。成果形式不一,转化目的不同,过程中的个性化要求就更多。在武汉强力推进成果转化工作的过程中,不同的机构也因自身的资源各异,服务模式也各有特色。例如:①中科院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也是中科院成果转化在汉服务中心,他们与中科院系统100多个院所建立广泛联系,数十年来推动了多个院地项目合作。②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是武汉市与教育部共建的企业化技术转移机构,他们依托教育部资源,以“蓝火计划”人才项目为抓手,聚焦武汉地区外的“985”“211”“双一流”大学的技术成果与团队,持续促进校企合作。③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是一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他们的特色是将成果转化的系统化培训、知识产权运营及企业需求挖掘结合在一起,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形成了100多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④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是武汉理工大学直属的按企业体制运行的正处级事业单位,将武汉理工大学的成果进行精选打包,整体进行对外合作和转化,现已经在全国建设各类成果转化中心或服务站数百家,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创新。⑤武汉欣略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多年从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外包服务,积累大量的企业真实需求,2020年承接了武汉成果转化平台的运营,将线下资源与线上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供需双方的对接。⑥武汉激光链智能化及高端制造行业协会,利用协会优势主动对接300多个会员单位,促进了产业链的全方位合作和各方成果转化积极性。⑦武汉海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辅导培训等服务,通过大赛等活动形式,推动成果的快速商业化。⑧武汉天使翼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则从投资的角度出发,对部分成果项目进行深度研究,提供成果孵化、产品熟化、市场拓展的全过程服务,陪伴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促成了一批成功案例。以上这些机构只是众多服务机构里的一部分,但有很强的代表性,机构的分化和细化表明:随着武汉成果转化发力点不断增加,成果转化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成果转化队伍的支撑力量更强。
三是注重品牌打造的同时探索盈利模式。社会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营造了武汉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但也容易带来发展良莠不齐的问题。武汉市科技局通过绩效考核与滚动奖励加大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培育及考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规范大、中、小型活动的组织,很多资源优势明显、服务能力强的机构品牌影响力逐渐凸显,他们在做好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的同时,也大量承接省、市、区的人才引进、创新创业、投融资、招商等活动和服务,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资源,提升了服务能力,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状态。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社会氛围还促进了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多层次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成果转化的效率。如中国高校(华中)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的“武汉企业北京行”活动,参与的企业是由武汉激光链智能化及高端制造行业协会、武汉欣略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武汉天使翼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动员的,前期针对要参观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重点实验室的专业性进行了遴选和信息交互,提高了对接的精准性,获得各方的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中介服务机构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各自盈利模式,不断放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溢出效益,除了从传统配套的咨询、财务、投资等服务中获得收入以外,成果转化培训、项目孵化、人才引进、企业招商、会员服务、活动承接等方式也扩大了中介服务的盈利渠道,目前,武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市场化的竞争中,数量增加迅速,综合服务能力也提高很快。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武汉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成长很快,提供的成果转化服务也各有特色,但总体数量仍不足以支撑广大高校院所和企业对于成果转化的需求,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很多还停留在初期、简单的信息对接服务层面。每项成果的成功转化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转化覆盖面与转化质量上无法同时兼顾:有些机构掌握大量的成果,却没精力一个个去深挖;有些机构将注意力聚焦在个别熟悉的领域、项目、企业的跟踪服务上,很难扩大服务面。机构数量增加也带来了对部分优质资源和项目的同质化竞争,机构之间很难达成合作共赢的共识,信息交换、资源共享不够,未形成差异化发展态势。机构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发展方向缺乏明晰的判断,很少从建设技术转移品牌的角度来规划未来,经常受环境影响,希望涉猎和探索的领域变化较多,自身的优势资源未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三、成果转化服务促进融通创新的几点建议
根据武汉在成果转化服务方面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近些年笔者在成果转化方面的思考,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成果转化服务,促进融通创新发展。
一是支持公益性发展与引导市场化运营并重。成果转化是世界性的难题:企业急需,但却因其可能承担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不愿投入太大;市场化的机构也因其中获利不稳定,不愿全力做这方面的服务,尤其是成果的筛选、梳理、推送、对接等基础性的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有公益性、公信力、权威性,这也是市场失灵的部分,因此政府、高校院所和一些相关的公益性组织还是要发挥基础性引导作用,增加投入,配强人员,用择优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激励方式,引领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做好成果转化服务,体现其公益性。而当成果经过了中试熟化,到了有样品、有产品的阶段,则需要放手让其进行市场化运营,通过市场竞争的洗礼和打磨,不断完善和进步,凸现其在行业和产业中的优势。
二是制定差异化政策,鼓励机构特色发展。成果转化服务的个性化较强,单一的扶持政策难以真正发挥激励的作用。有些地区曾经希望借用房地产中介提成模式来奖励成果转化服务,但因对机构和服务都不好界定导致政策执行困难。要把好事做好,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如,对有优质成果资源的,可根据其导入的资源量给予支持;努力挖掘企业需求的,可支持提取校企合作的佣金;有孵化能力强的,可用孵化器相关政策给予支持;专注于成果投资的,可给予产业基金优先跟进的支持。但更多更重要的支持在于要不断地为这些发展中的机构注入资源、匹配资源,尤其是通过公益性服务精选的成果和需求,应该是所有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最坚实的基础性支撑。只有这样,从事成果转化服务的机构各取所需,各展所长,才会百花齐放,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形成生机勃勃的成果转化氛围。
三是强化机构间的合作,促进资源融通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能匹配的资源越多、获得的服务越充分,转化的效果就会越好、效率就会越高,但一个机构很难同时掌握所有的资源,尤其是细分领域需要进一步深挖的资源,因此,每个成果转化都需要大量合作,需要多方面支持。因此各类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要尽可能地扩大合作范围,以开放的姿态加强交流与沟通,让各种资源更好地融合、流动起来,创造出最适合的成果转化条件,共同促进成果转化。各机构通过合作,一方面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另一方面对成果服务各环节进行了综合集成,不但能提高成果转化效率,也能让各机构的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利于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自身优势,也有利于各类机构进一步地细化、分化、专业化,延长、拓展成果转化服务链,形成促进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
四是多维度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成果转化服务不但要干出来,还要说出来,尤其是优质成果的推送、供需双方的搓合、平台的资源、机构的服务能力,一定要进行策划,从多方面进行宣传,让各类资源的对接更精准、更有效。同时通过对一些成功案例的解读,总结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设一批有品牌、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让各种需求能主动寻求机构的服务,机构也能快速为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整个成果转化服务的良性循环发展。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