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群1,王博2,邱超凡1
(1.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建院以来时刻牢记使命,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人才辈出,硕果累累,为我国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驱动地方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之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具体实践。据相关统计,2014年至202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共计24,350亿元,新增利税共计2983亿元,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院地合作典型模式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十分重视与各省市的科技合作,分别与福建、江西、黑龙江、山东、浙江、天津、上海等省市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围绕地方产业科技需求,在科技、教育和产业等方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一)江西模式:地方主动谋划,推动大院大所落地
江西省委省政府积极谋划,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推动省院双方于2018年11月签约共建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这是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撤并50年来,中国科学院第一个院级直属机构在江西落地,对提升江西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江西育成中心基础上,省院双方又于2019年10月签约共建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并于2020年10月揭牌,开创以市场为牵引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多元化合作模式,创造了“赣州速度”。依托中国科学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探索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有效集聚中国科学院各类相关科技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推动江西产业发展。据相关统计,2020年,中国科学院在江西省实施的产业化合作项目累计达119项,比上年增长17.8%,合作领域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航空、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落地转化项目实现销售收入64.56亿元,实现社会效益约116.9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6%、16%。
(二)苏州模式:重定位,打造创新链全流程的服务体系
中国科学院与苏州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98年,双方就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院地合作序幕。近20年,双方在共建中国科学院建制研究所、打造高端研发平台、培育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科教产紧密融合等方面开展系列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涵盖纳米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等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平台群,建立了涵盖研发、小试、中试、放大到产业化创新链全流程的平台服务体系。从载体平台、产业化项目、高端人才等多个维度引进新的中国科学院创新要素,吸引中国科学院全院研究所成果在苏州落地转化。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超过20%的研究所在苏州布局,集聚各类人才4200多人,形成了中国科学院在苏州的集团军。以服务苏州工业园区为例,截至2019年,累计引入400余个科技型企业落户;累计引入各级人才218人,其中国家级11人、省级8人;累计引进11个中国科学院院所,与园区合作共建各类载体12个。
(三)山东模式:高规格建设研究院,突出产业应用技术研发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于2019年成立,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事业法人单位,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实现技术产品化、商业化。研究院采取理事会决策下的产研院院长负责制,由山东省、济南市政府领导挂帅,引进中国科学院前院地合作局(现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孙殿义担任院长。研究院搭建以“产研院+投资发展公司+专业研究所等创新主体”的组织架构,突出产业应用技术研发,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通道,布局6个分院、5个平台型研究院、49家直属研究机构、6家加盟研究机构、9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凝聚了包括中国科学院在内的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创立了64家科研机构,实施了300多项发明专利,转化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孵化了77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超过200亿元。
二、院地合作典型模式的特点及其机制分析
(一)明确功能定位,坚持需求导向
各省市院地合作都明确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突出产业应用技术研发的战略定位。苏州育成中心经历了旧定位到新定位的转变,院地双方共同赋予育成中心作为平台载体,吸引全院各研究所在苏州落地转化、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定位;江西育成中心定位为院地共建、聚焦江西省重大需求的创新平台,打造江西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策源地,以及科技成果育成转化的标志性基地;山东省政府组建山东产研院时,便将其定位为以需求为导向、运行机制灵活高效、研发转化体系健全、对接国际一流水平,致力于产业技术创新与集成的新型研发机构。
(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是院地合作的源动力
地方政府在经费和项目等多方面的支持,对院地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山东产研院成立后,山东省、济南市分别安排5亿元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用于山东产研院机构建设、重大原创技术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类创新资源的集聚、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并承诺5年内各增加至10亿元,省政府同时要求各市列支相应财政资金,扶持本地加盟的专业研究所建设。
(三)体制机制创新释放了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地方政府大胆创新,为院地合作“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政策,最大程度地释放了合作主体及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在管理机制上,山东产研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赋予院务会人事、财务等管理自主权,突出企业化管理,自主确定内部组织架构和职能,不受相关行政机关单位干涉,从而推动产研院高效快速运转;在激励机制上,多个院地合作平台为了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允许个人团队自己孵化企业,给予企业团队控股的权利,全面推行项目核心团队现金入股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内生动力,与企业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效益共同体。
三、关于未来院地合作的思考和建议
总体而言,各个省市依据当地产业的发展不同、当地政府的要求不同,院地合作都有自己独立的模式,不存在既定统一的样板或所谓完美的成功案例。未来在院地合作可重点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一)健全组织管理模式
从重建平台到重建机制,建立由省(市)院领导挂帅的高规格机制,强力推进院地合作。江西、山东等省市与中国科学院的院地合作均由副省级以上领导和中国科学院分管院领导挂帅,这对于资源的吸引和政策的制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方案解决地方需求,由地方提供政策和相应配套,用好用足政策,从而吸引更多中国科学院的人才、团队和项目等创新资源落地转化。
(二)聚焦产业发展需求
当前,区域间新一轮创新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从全国范围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大格局已基本形成。一些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兴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产业也多处于中低端环节,区域经济增长乏力。面向地方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科学院、区域中心、地方科技部门等各方应密切联系、多边互动,构建贯通县市的科技合作格局。深入地方调研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从需求端共同凝练院省科技合作工作重点任务,院地共同设计、共同评估、共同支持,围绕重点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建立“中国科学院科技供给—地方技术需求”精准对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
(三)强化人才管理队伍
建立科技服务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快科技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平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拓宽管理人员眼界,培养前瞻意识。加强懂科技、法律、经济和管理的复合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设置组织机构、运作机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众多有形、无形资产,汇聚一流的科技人才资源,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形成转移转化良性循环。
(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众所周知,科研成果转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同时,也需要科研团队和地方企业保持紧密的合作,任何一方的放弃都会导致前功尽弃。科研成果学术性强是导致可用科研成果少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从国家和地方重大应用和产业需求出发,提炼升华基础科学问题,通过研究突破带动关键技术发展,打破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壁垒,创造科技发展的新模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本文系福建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课题研究项目“中科院和福建省科技合作机制研究及合作成效分析”(FJKX-A2032)和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研究项目“中科院对接服务福建重点发展产业对策研究”(2020R0107)系列成果之一。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