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冬梅 许竹青 李强 王伟楠
前言
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主要是将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整体状况进行分析,以此形成对我国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现状的认识;下篇主要是将八所典型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主要经验、机制创新及突出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形成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典型模式的认识。上篇第一章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农村科技服务的现状,重点分析了高等院校主导的农村科技服务的供给特征,探讨了未来高校农村科技服务的趋势。第二章对美国大学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总结美国大学主导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方式、推广特点,发现充分发挥大学的教育和增训功能、稳定支持大学农业科技服务是我国大学农业科技服务应该借鉴的典型经验。第三章根据实地调研和跟踪调查,对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总体现状、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够弥补公益性服务经费不足等缺陷,激发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新农院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竞争并互为补充,推动中国农村科技服务高效发展。第四章构建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服务效果指标体系,为开展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情况评估工作、加强和规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第五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当前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已成为高校农村科技服务的重要载体,各个高校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模式,但目前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仍面临着一些共同问题,如职称改革问题、经费问题、院地合作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因此,本书提出未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应该从七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一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研究院建设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二是院地合作可通过政府购买农技服务的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三是强化与地方现有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对接,构建新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四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更加广泛的产学研合作;五是通过管理制度改革激励推广教师的积极性;六是鼓励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七是整合各部门科技资源,促进资源的集成与共享。
下篇中本书选择了八所典型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实地调研和跟踪调查,这一部分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与各个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及各位教师的紧密合作。在调研过程中各个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按照我们的要求安排管理层面访谈会议和教师层面访谈会议,并配合我们赴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同时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12-2015年的相关材料。在此感谢这八所高校,祝愿各个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能够为农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同时也感谢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在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所给予的指导与支持!
在本书付梓出版之际,作为研究人员,我们心中略感遗憾。一方面是这一研究只对第一批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了跟踪调查,第二批29所新农院通过两年的建设实际上也有了很多创新的机制和模式,但本研究并未涉及。另一方面是受数据和时间的限制,本项研究仅提出了高校新农院服务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并没有开展政策评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高校新农院建设,并力求开展更为全面、具体的实证分析。
由于高等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和文献资料不多,作者水平也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陷,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