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质量的持续提升,必然要求社会投融资机制能够通过自我革新,将资源从旧有生产方式中提取出来,配置到科学技术开辟的新领域中。这实际是金融创新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相互耦合的过程,在我国简称为“科技金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自身实际并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快速构建起由创业风险投资、政府引导基金、银行科技贷款、科技担保、新三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以及科技保险等构成的科技金融体系。但同时,我国科技金融还存在着较大的挑战,突出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总体功能比较适应技术追赶模仿阶段,难以避免地带有“风险回避”特征。现有科技金融业务总量大而不强不精;创业风险投资向前端无人区开拓能力不足,创业板、科创板市场在上市程序、募资运用、并购方面的灵活性不能满足需求;银行占社会总融资的90%以上,面临着知识密集型资产的评估与接纳难题,不利于支持突破性创新活动。科技保险业务对科技开发的核心风险覆盖度较为有限。我国量子科技研发水平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社会资本的跟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较低,说明各类主体的意愿和潜能还未得以有效释放。对此,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类状况,以保障在创新链前端“领跑”“并跑”越来越多情况的同时,创造最终的国家竞争优势。
二是手段方式以传统渠道为主,对快速数字化创新时代的应对有限。科技创新的活动形态向开源社区、开放型课题、研发众包、网上大科学工程等转变,为之服务的金融形式也日新月异。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可利用将融资与控制相分离的组织结构;数字创新活动大量运用了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分布式金融手段。在我国,数字化技术主要用于赋能传统金融业务,对新的数字创新场景的深度融入有待起步。
三是政府部门较好发挥了守门员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蹚路者”的作用。在资金供给方面,不少政府引导基金有参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倾向。在制度供给方面,适应创新活动规律的管理体系仍有待探索,主要包括创业风险投资的行业管理制度,以及对银行业科技金融业务、科技保险业务的专门管理制度等。
四是目标任务主要聚焦于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考量有待加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在我国科技金融结合过程中曾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市场力量无法企及的状态下,完成了许多重要技术项目的融资支持。在新的形势下,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构建新型举国体制,需要更为紧密、高效的使命型机制安排。
五是眼界思维以国内市场及领军企业为主,对开放式创新生态建设的主动谋划不足。过多盯住个别优秀企业和明星行业,容易出现“扎堆”和过热。重大创新往往不是孤立的单点突破,而是难以预知的新群落“涌现”,是一种从“塔基”活动中不断向“塔尖”延伸的筛选、组合过程。因此,各个层次和类别的创新都需要更好的关照。同时,过去我国作为积极参与者,充分利用了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以及创业板等发展了自己的高新技术产业。但由于国际环境的转变,原有的外部条件发生巨大变化,需要主动营造新的开放格局。
新时代科技金融不仅要解决好上文提到的以及没有顾及的具体“老大难”问题,而且为避免掉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认识误区,应站在系统层面,以创新规律和金融规律作为基本依据,统筹做好4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的结合,真正体现“风险开发”的总体导向。创新是代价昂贵的市场试错活动,真正为创新融资则是与创新者一道在巨大不确定性中主动创造机遇的风险开发行为,不能回避风险。在公共资源供给上,采用“影子”评估法,凡是社会资本可进入的,财政性资金不得进入,确保其引导性,杜绝替代和挤出市场投资。在制度供给上,推进科技金融差异化监管和治理,做到让有风险承担力的主体或群体愿意且能够承担高风险,这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真正要义所在。
二是实体融资和数字融资的结合,全方位服务前沿技术和未来产业创新。继续鼓励各类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科技型企业。尤其是要按照“未来金融”与“未来创新”更为匹配的推论,探索扩大数字化市场主体从事投融资业务准入范围,为新型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三是生态营造与工程牵引的结合,塑造多目标兼容、高水平开放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营造支持各种类、多层次创新的生态化融资环境。紧紧围绕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战略性科技力量部署,工程化设计“少而精”的特别投融资机制,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高水平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必然要求高度开放,在有关国家频出阻挠措施的情况下,应加快从国际化科技投融资体系的参与者向组织者转变,对标国际规则,逐步提升开放深度和广度。
四是高强激励与底线约束的结合,锤炼一支视野超前、长期稳定的科技金融人才队伍。优秀的科技金融人才不仅指其既懂科技知识又懂金融知识,而且强调由长期摸爬滚打造就的前瞻判断力。创业风险投资、政府科技基金、银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科技保险专营机构等都应在扎牢法律法规底线的基础上,设置专门团队、岗位,优化薪酬设计、评价考核等,该重奖的就重奖,只要尽职的就免责,尽可能保持领军人员和团队的长期稳定,使智慧、知识得以有效积累与传承。
地址:中国 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 邮编(ZIP):100038
电话(Tel):86-10-58884543 咨询:webmaster@casted.org.cn 新闻与信息:xxxz@casted.org.cn
版权所有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 必赢线路检测3003 备案号/经营许可证备号:京ICP备10036465号-11 技术支持:中研网